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泰山禪淨解心識 善護心念迷轉悟
2023-07-08
佛光山泰山禪淨中心舉辦「人間佛教系列佛學講座」,於7月5日禮請《人間福報》藝文版編輯妙護法師在大殿主講「心意識探索之旅」,吸引逾百名信眾現場聆聽,國際佛光會泰山第一分會長方志鵬表示,透過法師的講演了解到,只要把握當下並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,對於結果就一切隨緣。
妙護法師先以《人間福報》所刊載的內容為例,說明福報與一般報紙不同之處在於,拒絕腥羶色暴力等新聞,目的在於淨化人心;心意識常被西方心理學畫上等號,事實上心理學是從哲學出發、科學做實證,但佛教所講求的「心」是從佛陀的自證而來,彼此有所不同。
法師從生存時空、生命本體、心識現象及終極存在四個面向帶領與會大眾探索心意識,並透過歷史典故、故事說明,探索的目的是為了悟緣起之理、究生死之際、通三世之變以及趣成佛之道;首先我們要轉煩惱為菩提、身心動靜要安住、要提升生命能量,了解自己的心識,法師表示,隨著科技的發達,科學家透過腦波的測量發現,若人心存善念、經常助人,則腦波很高,否則反之。
「心在何處?」法師以達摩祖師與梁武帝對話的典故,說明三輪體空、禪宗直指人心之奧妙,並從空間舉例,若我們分別站在道場的大殿、佛館、玉山山頂來看這世間,便會越覺自己的渺小;又以「一水四見」說明,同樣是水,但會因眾生業力不同,所見所感也不一樣。
為使大眾對唯識有基本概念,妙護法師介紹玄奘大師西行取經、收窺基大師為徒的過程,同時以說故事方式解釋唯識三能變、阿賴耶識、唯識三性、心所等名相,法師勉勵大眾,要運用佛法來看待這世間,讓煩惱能夠轉為菩提、轉識成智。
方志鵬對「心意識探索之旅」主題充滿期待也產生疑問,「心」看不到也摸不著,該如何探索?他表示,法師運用故事引導,讓我逐漸了解三世因果、業力,明白「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」,只要把握當下並盡力做好能做的,那結果就隨順因緣。
妙護法師先以《人間福報》所刊載的內容為例,說明福報與一般報紙不同之處在於,拒絕腥羶色暴力等新聞,目的在於淨化人心;心意識常被西方心理學畫上等號,事實上心理學是從哲學出發、科學做實證,但佛教所講求的「心」是從佛陀的自證而來,彼此有所不同。
法師從生存時空、生命本體、心識現象及終極存在四個面向帶領與會大眾探索心意識,並透過歷史典故、故事說明,探索的目的是為了悟緣起之理、究生死之際、通三世之變以及趣成佛之道;首先我們要轉煩惱為菩提、身心動靜要安住、要提升生命能量,了解自己的心識,法師表示,隨著科技的發達,科學家透過腦波的測量發現,若人心存善念、經常助人,則腦波很高,否則反之。
「心在何處?」法師以達摩祖師與梁武帝對話的典故,說明三輪體空、禪宗直指人心之奧妙,並從空間舉例,若我們分別站在道場的大殿、佛館、玉山山頂來看這世間,便會越覺自己的渺小;又以「一水四見」說明,同樣是水,但會因眾生業力不同,所見所感也不一樣。
為使大眾對唯識有基本概念,妙護法師介紹玄奘大師西行取經、收窺基大師為徒的過程,同時以說故事方式解釋唯識三能變、阿賴耶識、唯識三性、心所等名相,法師勉勵大眾,要運用佛法來看待這世間,讓煩惱能夠轉為菩提、轉識成智。
方志鵬對「心意識探索之旅」主題充滿期待也產生疑問,「心」看不到也摸不著,該如何探索?他表示,法師運用故事引導,讓我逐漸了解三世因果、業力,明白「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」,只要把握當下並盡力做好能做的,那結果就隨順因緣。
最新消息
佛光童軍服務員木章訓開營 培育三好童軍領袖
2025-10-11人間佛教與藝術心心相連 光明大學講座與靜坐體驗
2025-10-11茶和天下・中秋雅集 萬年寺代表應邀出席
2025-10-11休士頓協會中秋聯歡會 月圓人圓法喜盈門
2025-10-11育華中學考生祈福會 600位應考生迎向光明
2025-10-11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講座 星雲大師「人間佛教佛陀本懷」
2025-10-11香港義工中秋聯誼會 無私奉獻結善緣
2025-10-11三好燈塔學校 雙園國小學生愛讀《人間福報》
2025-10-11佛光山走入瑞典校園 以禪修啟發青年心靈
2025-10-11月圓人和 中天佛光人歡慶中秋
2025-10-11
相
關
消
息